在美国心理学家Harry Harlow的实验中,实验人员把一只刚出生的猴宝宝抱离了母猴,放在一只笼子里单独喂养。实验人员在笼子里给猴宝宝做了两个“妈妈”。
一只是金属丝做成的“妈妈”,经常给猴宝宝提供食物;另一只是绒布“妈妈”,在笼子的一侧一动也不动。让人惊讶的是,猴宝宝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走到金属丝妈妈那里吃食物,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靠在绒布妈妈身上。
安全感
毛绒玩具等毛绒东西,其实能给孩子带来愉快和安全感,接触舒适,是儿童依恋的重要部分。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孩子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搂着毛绒玩具、或者一定要盖着毛绒毯子才能睡,丢掉了毛绒玩具,或者盖了其他布质的被子就会烦躁睡不着。
我们有时也会发现,某些大宝在弟弟或妹妹出生后,总喜欢抱着毛绒玩具到处走,即使吃饭也不愿放下。那是因为毛绒玩具能在一定程度上,弥补孩子缺失的安全感。
另外,经常接触毛绒玩具,那种柔软而温暖的感觉,心理学家Eliot认为,接触舒适能促进儿童情感健康的发展。
触觉发展
除了安全感,毛绒玩具等毛绒东西,能促进年幼孩子触觉的发展。当孩子用手触摸毛绒玩具,细小的绒毛碰触手上的每一寸细胞和神经,轻柔感给孩子带来愉快感,还有利于儿童触觉的敏感性。
因为人体的神经触觉小体(触觉感受器)在手指分布密集(幼儿手指的触觉小体最密集,随着年龄增大,密集度会降低),感受器的另一头连接大脑,经常性的“通电”,有助于提高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。这种作用,其实跟小婴儿捡拾小豆子是同样的作用,不过毛绒会更细腻。
毛绒玩具虽好,却不能取代爸妈的爱
虽然如此,但无论毛绒玩具多好,也没爸妈温暖的怀抱好。毛绒玩具,虽然能对儿童情感的发展有帮助,但相比起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和情感滋养,就如同大海跟一瓢水那样的差别。
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忽视、抛弃或虐待,那么无论给孩子们多少毛绒玩具,他们身上的情感缺陷以及安全感缺失还是存在的。
联系人
手机网站
公众号
小程序